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非洲已成为该倡议合作最重要的方向之一,几乎实现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全覆盖。近年来,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国与非洲的合作不断深化,并取得丰硕成果。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82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也是对非投资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截止2022年底,中国在非洲直接投资存量超470亿美元,3000多家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兴业,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助力非洲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开辟了一条与非洲合作共赢的道路。
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与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共同组织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家代表团于2024年10月23-30日走进东非两国-坦桑尼亚和肯尼亚,深入调研两国纺织服装行业投资环境及潜力,深化中非纺织服装业间合作。代表团由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林云峰会长带队,中国棉纺织工业协会朱北娜监事长、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刘添涛副秘书长、上海嘉麟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唐山晟旭纺织有限公司、南通祥元纺织有限公司、宁波海利得进出口有限公司、海宁汉德袜业有限公司、广州天利源服装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业家及高管随访。

工作会议
代表团与中国驻坦桑尼亚经商处褚昆参赞进行了座谈。褚参赞对坦桑尼亚投资环境做了全面的分析,指出了该国的优势和挑战,为企业提供了考虑投资决策时应该考虑的风险因素和政治背景。坦桑尼亚是农业化国家,自建国以来执政党长期执政,较为安全稳定,社会和谐,政府治理能力强,债务控制较好,同时货币较为稳定,经济一直呈向上发展趋势。说到投资坦桑尼亚的优势,褚参赞认为,在农业和纺织业合作方面,两国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和潜在的合作机会,例如坦桑尼亚是全球排名第二的剑麻生产地,国内已有企业在北部投资剑麻种植,另外坦国虽然实行外汇管制,但是政策较为宽松,外汇可实现自由兑换。褚参赞希望中国企业家具备足够的耐心,适应当地环境的同时,积极参与坦桑尼亚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共同面对包括工会活动、投资落地政策不确定性及税务审查等在内的潜在挑战。

走访坦桑尼亚出口加工区管理局
代表团落地坦桑尼亚的第一站来到了坦桑尼亚出口加工区管理局(EPZA)。林会长在会议上介绍到,代表团成员来自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和纺织贸促会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纺织服装产业链上的优秀企业家,涉及纺织、织造、印染、服装进出口贸易等纺织服装产业的各个环节,团员企业也有在东南亚、南亚、中亚、非洲等国丰富的海外投资实践经验,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坦桑尼亚找到新的投资机遇。

管理局投资促进与便利部门的总经理James M. Maziku先生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管理局的职能与投资机会。坦桑尼亚为潜在投资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资途径,包括但不限于在经济特区和出口加工区投资,也可通过坦桑尼亚投资促进中心或桑给巴尔岛投资局申请投资,以及在矿业、油气和公共私人合作伙伴关系的项目上进行投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经济特区和出口加工区均设有吸引投资者的激励政策,如长达十年的公司税减免和原材料进口免税等优惠条件。

拜访坦桑尼亚投资促进中心
坦桑尼亚投资促进中心(TIC)隶属于工业贸易部,是政府协调、鼓励、促进在坦桑尼亚投资的主要机构并提供一站式便利服务措施。坦桑尼亚凭借其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增长、低通胀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战略地理位置,成为了极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投资促进处经理Daudi Riganda先生特别提到,坦桑尼亚拥有稳定的棉花供应,同时也是有机棉的生产大国,这对纺织产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优势。此外,坦桑尼亚已签署多项市场准入协议,包括自由贸易协定(FTA)、东非共同体(EAC)、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ADC)、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AfCTA)、非洲增长与计划法案(AGOA)、欧盟除武器和弹药以外所有产品免税"(EBA),能够有效辐射东非(2.88亿人口)乃至南部非洲市场(3.27亿人口)。他还表示,政府在改善基础设施,吸引外资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等方面提供了多维度的努力和实践。根据不同的投资金额划分为三类投资者,对投资额超3亿美元的投资者赋予与政府协商的特权,并由总理领导的国家投资服务委员会专人负责项目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