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梳紧密纺32S工艺优化实践
摘要:为了提高精梳紧密纺32S品种在贝斯特BS516型细纱机型裕华第一代圆管支杆气动摇架、V型牵伸、万宝紧密纺改造的机台上生产的产品质量水平,重点从细纱工序着手,采用新型上下销纺纱专件,通过罗拉隔距、钳口、摇架刻度、后区牵伸、后区压力棒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结合质量指标和正常开车纺纱生产情况,最终优选出适宜的方案,达到了既能兼顾质量水平,又能兼顾纺纱生产生活好做的目的。
关键词:精梳紧密纺,裕华圆管支杆摇架,新型上下销,罗拉隔距,钳口,摇架刻度,后区牵伸,后区压力棒
我公司生产的精梳紧密纺32S品种,在贝斯特BS516型细纱机型,裕华第一代圆管支杆气动摇架、V型牵伸、老式上下销、万宝紧密纺改造的机台上生产的产品质量水平为:条干CV%12.7,千米细节(-50%)2个,千米粗节(+50%)12个,千米棉结19个。我们认为条干水平较差。为了改善这一水平,特做以下试验探讨,与大家共享。
1.试验机台及试验条件:试验机台129#BS516型细纱机。试验条件:分6次进行试验。每次试验所使用的试验粗纱和试验锭位不尽相同,但是每次试验中各个试验方案,都是在同粗纱20只、同细纱锭位20只,进行同条件下进行的试验。试验1有3种方案,试验2有5种方案,试验3有4种方案,试验4有4种方案,试验5有2种方案,试验6有2种方案。
2.细纱工艺参数:实际牵伸32.2倍,设计捻度86.8捻/10cm,捻系数370,PG1 4254钢领,前罗拉速度197r/min,无锡万宝紧密纺改造。
3.细纱存在现实情况:我公司使用的BS516型细纱机,原机配置裕华第一代圆管支杆摇架,截至目前已使用15年余年的历史,加压状态不良,锭间压差大的情况时有出现,在这样的细纱机上使用新型上下销,加大主牵伸对纤维的牵伸握持,附加后区压力棒的条件下,难免会出现个别锭因加压状态不良,造成冒硬头现象。针对这一情况,进行了以下大量的试验研究来解决这一问题。巧妙找出成纱质量好,纺纱生活好做的工艺参数结合点。
3.1试验一:在使用老式上下销的前提下,调整后区牵伸倍数试验。
序号
|
隔距mm
|
钳口mm
|
上下销
|
摇架刻度(前*中*后)
|
后区牵伸倍数
|
条干CV%
|
千米细节(-50%)
|
千米粗节(+50%)
|
千米棉结(+200%)
|
方案一
|
18*26
|
3.0
|
老式
|
-2*47*118
|
1.25
|
12.29
|
1
|
9
|
21
|
方案二
|
18*26
|
3.0
|
老式
|
-2*47*118
|
1.21
|
12.42
|
1
|
9
|
23
|
方案三
|
18*26
|
3.0
|
老式
|
-2*47*118
|
1.29
|
12.36
|
0
|
8
|
21
|
试验结果分析:经过以上3个方案的试验,认为在使用老式上下销、摇架刻度(前*中*后)-2*47*118,平面钳口3.0mm,隔距mm18*26条件下,后区牵伸倍数1.25倍时,质量指标较好。为了达到更高的质量水平,借助纺专器材进一步试验探索。
3.2试验二:使用新型上下销条件下的参数与使用老式上下销条件下的参数对应成纱质量指标对比试验。
序号
|
隔距mm
|
钳口mm
|
上下销
|
摇架刻度(前*中*后)
|
后区牵伸倍数
|
条干CV%
|
千米细节(-50%)
|
千米粗节(+50%)
|
千米棉结(+200%)
|
方案一
|
18*26
|
3.0平面
|
老式
|
-2*47*118
|
1.25
|
12.26
|
1
|
7
|
21
|
方案二
|
17.7*27.3
|
3.5单面
|
新型
|
-2*44*118
|
1.25
|
11.47
|
0
|
4
|
17
|
方案三
|
17.7*27.3
|
3.5单面
|
新型
|
-2*44*118
|
1.21
|
11.57
|
0
|
5
|
20
|
方案四
|
17.7*27.3
|
3.5单面
|
新型
|
-2*44*118
|
1.29
|
11.59
|
0
|
7
|
15
|
方案五
|
17.7*27.3
|
3.5单面
|
新型
|
-1*45*118
|
1.29
|
11.40
|
0
|
6
|
18
|
试验结果分析:经过以上5个方案的试验,认为:在使用新型上下销、摇架刻度(前*中*后)-1*45*118、后区牵伸倍数1.29倍、单面钳口3.5mm、隔距mm17.7*27.3即方案5条件下,质量指标较好。条干CV%11.40,千米细节(-50%)0,千米粗节(+50%)6,千米棉结(+200%)18,达到了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但是整台车开起后纺纱,出现难纺出硬头现象。对此进一步试验分析研究。
3.3试验三:在使用新型上下销的条件下,调整后区牵伸和摇架刻度试验。
序号
|
隔距mm
|
钳口mm
|
上下销
|
摇架刻度(前*中*后)
|
后区牵伸倍数
|
条干CV%
|
千米细节(-50%)
|
千米粗节(+50%)
|
千米棉结(+200%)
|
方案一
|
17.7*27.3
|
3.5单面
|
新型
|
-1*45*118
|
1.29
|
11.51
|
0
|
6
|
22
|
方案二
|
17.7*27.3
|
3.5单面
|
新型
|
-1*45*118
|
1.37
|
11.70
|
0
|
4
|
18
|
方案三
|
17.7*27.3
|
3.5单面
|
新型
|
-2*45*118
|
1.37
|
12.16
|
1
|
8
|
17
|
方案四
|
17.7*27.3
|
3.5单面
|
新型
|
-2*45*118
|
1.29
|
11.61
|
0
|
4
|
15
|
试验结果分析:为解决个别锭出硬头,造成断头较多的情况,进行了加大后区牵伸倍数和加大浮游区措施。当后区牵伸倍数为1.37倍时,锭间CVb较大,不可取;加大浮游区,把摇架前爪刻度由-1调整为-2,质量指标从试验结果来看,没有较大程度的恶化。采取加大浮游区措施开车,出硬头造成断头的情况减少。但仍没有彻底解决,仍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3.4试验四:在使用新型上下销的条件下,调整后罗拉隔距和摇架刻度试验。
序号
|
隔距mm
|
上下销
|
摇架刻度(前*中*后)
|
后区牵伸倍数
|
条干CV%
|
千米细节(-50%)
|
千米粗节(+50%)
|
千米棉结(+200%)
|
方案一
|
17.7*27.3
|
新型
|
-2*45*118
|
1.29
|
12.03
|
0
|
7
|
21
|
方案二
|
17.7*29.3
|
新型
|
-2*45*120
|
1.29
|
12.00
|
0
|
6
|
16
|
方案三
|
17.7*31.3
|
新型
|
-2*45*122
|
1.29
|
11.81
|
1
|
5
|
17
|
方案四
|
17.7*31.3
|
新型
|
-1*45*122
|
1.29
|
11.75
|
0
|
5
|
19
|
试验结果分析:为解决个别锭出硬头现象,从调整后罗拉隔距着手,采取加大后罗拉隔距措施。从对比的指标来看,加大后区隔距,没有恶化成纱指标,反而对成纱质量指标有所改善。通过以上四个方案的试验进行分析,决定采取第四种方案工艺参数进行生产。采取方案四进行生产,车上出硬头造成断头的明显减少,但仍还存在出硬头造成断头的情况。又进行以下试验。
3.5试验五:在隔距mm17.7*31.3条件下,做后牵伸对比试验。
序号
|
隔距mm
|
上下销
|
摇架刻度(前*中*后)
|
后区牵伸倍数
|
条干CV%
|
千米细节(-50%)
|
千米粗节(+50%)
|
千米棉结(+200%)
|
方案一
|
17.7*31.3
|
新型
|
-1*45*122
|
1.29
|
12.15
|
0
|
10
|
22
|
方案二
|
17.7*31.3
|
新型
|
-1*45*112
|
1.33
|
12.03
|
0
|
7
|
15
|
试验结果分析:为进一步解决个别锭出硬头造成断头的情况,又进行了后区牵伸倍数的调整优化试验,后区牵伸倍数由原1.29倍调整到1.33倍后,在同样条件下,做成纱质量指标对比发现,指标没有恶化,反而有所改善。予以采纳和推行该工艺放案,收到较好效果,解决了出硬头造成细纱断头现象。
3.6试验六:在后区牵伸倍数为1.33倍时,做钳口隔距块对比试验。
序号
|
隔距mm
|
上下销
|
摇架刻度(前*中*后)
|
后区牵伸倍数
|
钳口mm
|
条干CV%
|
千米细节(-50%)
|
千米粗节(+50%)
|
千米棉结(+200%)
|
方案一
|
17.7*31.3
|
新型
|
-1*45*122
|
1.33
|
3.5单面
|
11.79
|
0
|
8
|
16
|
方案二
|
17.7*31.3
|
新型
|
-1*45*122
|
1.33
|
3.8单面
|
11.94
|
0
|
7
|
19
|
试验结果分析:通过调整细纱钳口进行纺纱对比试验发现,细纱钳口3.5mm单面对应的成纱质量指标较好。我们选用细纱钳口3.5mm单面进行生产。
4.结论:在BS516型细纱机老式裕华圆杆摇架,利用新型上下销,附加后区压力棒的情况下,纺制精梳32S紧密纺品种,能够达到较好的质量水平。但是往往受车间温湿度波动、牵伸胶辊直径大小及磨损状态、以及摇架加压的不稳定性等原因,纺纱过程中偶尔会出现出硬头造成断头现象。针对这种现象,进行大量的循序渐进的试验,找到了既改善成纱质量水平,又能保证正常生产,生活好作的工艺措施参数。要求严格控制车间温湿度波动;上机的牵伸胶辊直径大小控制在30.5-28.5mm之间,根据车上牵伸胶辊起沟槽情况,严格按周期磨砺;摇架加压要求逐锭调整,减小锭间压差,压力表读数为0.2MPa左右,掌握牵伸胶辊直径较小时,压力表读数可稍大掌握,牵伸胶辊直径较大时,压力表读数可稍小掌握。最适合的工艺技术参数为:采用新型上下销,后区压力棒,钳口3.5mm单面,隔距mm17.7*31.3,后区牵伸倍数1.33倍,摇架刻度(前*中*后)-1*45*122。最终的成纱指标为:条干CV%11.79,千米细节(-50%)0,千米粗节(+50%)8,千米棉结(+200%)16。
参考文献:
【1.】谢家祥,细纱新型牵伸器材的应用与探讨。2018年第六届“全国纺纱技术创新研讨会论文集”,392-401.
【2.】雒书华,张兰峰,赵庆福。细纱上下销对成纱质量的影响【C】,“经纬股份杯”2007年全国环锭细纱机科技创新及纺纱器材、专件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2008:220-222.
(来源:山东飞泰纺织有限公司 盛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