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场上抗菌纺织品较多,但抗菌纺织品不等同于抗病毒纺织品,由于病毒与细菌在结构、性状等有本质上的不同,抗病毒纺织品更为复杂、技术难度更高。
抗菌性:主要指抑制或破坏细菌本身在营养源中自行代谢与繁殖的能力,手段包括作用于细菌真菌的生物膜系统、细胞壁、内部蛋白质、遗传物质等。
抗病毒性:主要指抑制或破坏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主要通过电荷吸附并固定病毒、破坏膜系统消杀包膜病毒(包括流感、冠状、猴痘病毒等)。
抗病毒纺织品难点主要体现在:
(1)病毒无细胞结构、进化速度较快,研究难度较大、进展缓慢。
(2)国内至今未有抗病毒纺织品检测相关标准发布,滞后性较为明显。
从国内技术发展现状来看,抗菌性纺织品研究相对成熟、产品及专利较多;而抗病毒纺织品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相较于抗菌纺织品发展较晚、进程也较为缓慢,疫情催化下2020年起专利申请数量开始大幅增加,但总体而言仍处于起步阶段。
国内抗菌纺织品检测标准较多、覆盖纺织品范围较广,以GB/T 20944.2—2007标准为例、满足抗菌率达到90%或抑菌值达到1以上即为检测合格、具备抗菌功能;纺织品抗病毒性检测常用国际ISO 18184标准,抗病毒功效值≥2时证明具备抗病毒效果。
纺织品抗病毒抗菌的性能主要得益于新材料和抗病毒抗菌整理剂的应用,很多抗病毒纺织品需要好几种抗病毒材料或者处理技术协同才能达到较好的灭活病毒、阻断病毒传播的性能。
(1)新材料:抗病毒抗菌新材料通常效果好、耐久性较高,但加工难度较大、只适用于特定纤维、且成本较高。
国内主流抗病毒抗菌纤维包括禾木素纤维、艾因斯美纱线、石墨烯材料、铜离子纤维等。
(2)抗病毒抗菌整理剂:主要包括无机系、有机系和天然系三大类,其中银系离子(能力强、安全、价格高)、光催化剂系列(安全价格低、效果再现性差)、季铵盐类(价格低,杀菌/病毒快、杀灭效果易受影响)应用较多。
若使用抗病毒抗菌新材料进行加工,与常规纺织品加工程序相似,但由于适用范围受限、成本较高、工艺难度大,应用并不广泛。
若使用抗病毒抗菌整理剂,织物的加工方式主要分为纤维整理法(在纺丝过程中添加抗病毒抗菌剂制成抗菌抗病毒纤维、然后直接织成抗病毒抗菌织物)和后整理法(采用抗病毒抗菌整理剂直接对纺织品进行整理),其中后整理法操作简单、局限性小、约占抗病毒抗菌纺织品加工的70%,但耐久性差、可能出现抗病毒抗菌剂脱落,通常包括表面涂层法、浸轧法、微胶囊法、电子束接枝法。
目前已有31家上市公司布局抗病毒抗菌专利及产品,其中多数公司仅布局抗菌功能性面料并取得相关专利,仅少数公司如安奈儿、森马服饰、众望布艺、如意集团拥有抗病毒相关专利。
从涉入产品应用的细分领域来看,主要包括:
(1)童装:采用抗病毒抗菌功能面料保护婴幼儿,如安奈儿、森马服饰;
(2)成人服装:兼具时尚美观和抗病毒抗菌功能,如海澜之家、比音勒芬、波司登、太平鸟等;
(3)家纺用品:具有抗菌、抗病毒、防螨、防霉功能,如罗莱生活、水星家纺、富安娜等;
(4)运动服饰:侧重抗菌功能,防止运动用纺织品与人体代谢物质混合后大量滋生病原微生物,如安踏体育、李宁、特步国际和贵人鸟等;
(5)其他纺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储备、加工销售附加值较高的抗病毒抗菌纺织品,如众望布艺、如意集团、鲁泰A、台华新材等。